快速导航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2014年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名师示范课
推荐星级:
发行年份:
2014 点击次数:
5987
相关操作:
收藏此专辑
专辑简介
参加《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有感
2014年5月9日到11日,参加了在美琪学校举行的《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现场领略了... [查看更多]
参加《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有感
2014年5月9日到11日,参加了在美琪学校举行的《第18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现场领略了郑毓信、贲友林、徐长青、张齐华、黄爱华等大家的风采,总体感受是精彩不断,受益匪浅。
郑毓信带来的专家报告首先就让我感到了震撼。他没有讲高深的大道理,所有观点都用了一些精彩的课例做支撑。讲概念教学,他提出首先要把概念讲清楚。并明确指出“数学课要去情境”、“动手不如动脑”。讲概念教学,他提出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作用。关键是不同的研究视角。他说“比”是渗透函数思想的好契机、“方程”是第一次从操作性而今引进结构性观念。关于“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他引用了一个优秀的课例,大致如下:两点之间,如何最短?让学生画一画。再问:拐一拐,怎么样?很轻松地就破解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难点”。方程的教学,他强调要突出天平,要有意识地引入“非标准变式”,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2r+1表示;未知数可以放在等式左边,也可以放在等式右边,还可以两边都有;等式两边的未知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讲概念教学,他提出要注意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一是数学基础不要求全,而要求联;二是数学基本技能不要求全,但要求变。老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是由“知识”走向“知识包”。关于教学研究,他指出几个关键:要努力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应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学会用案例讲话。讲数学思维的教学,他说:基本知识渗透更为重要。基本答复是求实、求细、求深。他说数学思维的学习,不应求全,而应求用。他说,《运算律》的教学关键在自学状态。苏版教材《找规律》中的相关提法欠准确,还是很有思考的。
观大师的课,再聆听他们的分享,实在是好极了!自以为“最新”的一节课应该算是刘德武老师的《埃舍尔和他神奇的骑士图》。他融美术、语文、数学等多种学科的要素于一体,组织学生探究“密铺”,堪为“神奇”。他课后分享《交则通,通则透》,讲到一副三角板画不同角的方法,最后按从小到大排序,再找到15度和165度画法的整理与思考,的确是高!“最趣”的一节课当属徐长青老师的《烙饼中的问题》,他将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嵌入“锅来了”的游戏中,让学生用自己的两只小手模拟成饼,一起在有趣的“滋啦”“滋啦”中找到相关的规律,轻松达到教学目标。他的简约教学理念:学科教学迫切要从冗繁走向凝炼,从紧张走向舍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遂。他在分享中提到的“让学生在无意中进行有意识的思考”让我深受启发。“最美”的一节课无疑是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了,张老师未用多媒体设备,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但他用那几近完美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学习。他放开了课堂,放开了学生,学生的情感自然流露,创造力不断被激发……一切看似漫不经心,却又水到渠成。
其实,每一节课背后都凝炼着上课老师的深度思考。黄爱华老师《方程的意义》背后的“大问题”教学,顾亚龙老师《年、月、日》背后关于教学设计的“五个度”,贲友林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背后的“想象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综观大“家”的课,总体来说,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透,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语言风趣,师生互动和和谐,带给学生的,远远超越“技”的层面,已上升到“道”的境界! [隐藏简介]
专辑视频列表
-
25:23
2014-09-21
张冬梅
4591 29
-
26:03
2014-09-21
刘德武
10603 67
-
24:12
2014-09-21
刘德武
9965 101
-
24:58
2014-09-21
张齐华
7603 116
-
09:20
2014-09-21
张齐华
10326 85
-
24:40
2014-09-21
张齐华
10690 123
-
25:59
2014-09-21
闫勤
5688 3
-
04:20
2014-09-21
闫勤
6758 10
共28条数据/每页20条数据,共2页
首页
<<
12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