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专辑信息
专辑名称:2008年广东省中青年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大赛
推荐星级:
发行年份:
2008 点击次数:
6621
相关操作:
收藏此专辑
专辑简介
观2008广东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观摩活动
唐建新
(上)
12月6日——8日三天,在广州的公安厅礼堂观摩了2008年广东... [查看更多]
观2008广东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观摩活动
唐建新
(上)
12月6日——8日三天,在广州的公安厅礼堂观摩了2008年广东省初中语文中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这是省教研室的系列活动的结果呈现,此前曾经举办过每一地市5人参加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期3天的研修班,包括参赛选手在内的骨干老师在一起进行作文教学的研讨培训,这也是全国省级大赛少有的对选手的培训,以此来影响和提高这些中青年教师的写作教学水平,通过他们再影响周围的一些教师,逐渐产生促进大面积的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
这一次的学习研讨结果呈现,是省教研室在一个月前统一给出的题目,利用广州十七中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进行的现场借班做课。
观摩的课题有六个,都是按照初一初二写作教学实际提出的很质朴的课题,初一初二的作文讲评课题各一,初一的是《这件事我做对了》,要求把一件事叙述清楚,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说空话套话;初二的是《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要求是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500以上的记叙文,在叙事过程中注意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初一的指导课第一题为以今天参加的这次活动为内容写一篇观察日记,第二题是以《等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倒叙开头。初二的指导课第一题为《那个让我 的人》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并注意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第二题是把正在参与的这次活动写成一则不超过400字的消息向学校校报或广播站投稿。
应该说以上六题都非常贴近广大初一学生的写作实际,远离了很多大赛只针对学生写作尖子学生的命题俗套,很有实用的教学推广价值。这些题目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且都从不同角度的提出了匡正当下写作教学弊病的要求和写作具体能力培养项目的要求。
当然,这四个写作课题中也有三个值得讨论的地方。初一的观察日记的内容限制,使得指导的难度过大,观者看也,察即审视甄别。作为观察日记,应该以一个客观的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审视,这样才容易客观中立,这是观察的第一要务。当学生参与活动忘乎所以,完全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又如何去写观察日记,要写的应该是体验性的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回忆性的张扬型的文字。初一的《等待》要求倒叙也是不必要的枷锁,作为初一的学生没有必要在叙述方式上有意为之,内容本身永远要比叙述方式重要。初二的写消息,情景设置得当,但是字数要求是没有必要的,或者说是不恰当的。“不超过”意味在表达提出了“精炼”的高难度要求,作为初二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消息的写作常识并能够进行实践操练,就是不低的要求了,再在语言表达的字数上设置上限,则难以进行删减方面的过早训练。如果改为“350字左右”可能比“不超过400字”更加具有训练的价值,因为这样就没有了头上的考试性质的高压线的威胁了。
第一天观课后的总体印象是,全省的写作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明显,课程改革的观念得到了逐步普及,参赛教师的基本素质明显提高,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诱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注意自身的教学目标的落点,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学生普遍得到了较好的调动,课题气氛活跃,师生情感交流充分,多媒体运用也比较注意恰当和有效,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写作重点难点,教师还没有去深入探究,主要精力仍然停留在写作外围的一些技能方法的打磨上,没有进入学生内心你去了解去研究学生写作心理过程中的障碍及难处,没有在写作内容上做诱发做指导。
其次是写作讲评缺少分类指导的观念,似乎是一般的例行公事式的工作总结,没有站在学生的需求角度卓有成效的提出如何写好的建议,常常是一人得病集体吃药,一篇文章要求大家来修改,而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自己,通过老师的写后指导,自己是不是写起来就更加顺畅,文章更加有质地。
再次是,写作讲评课的着力点是培养学生修改别人文章的能力还是自己重新写作的显然已经提升了的能力,如何写已经胸有成竹豁然开朗的非常好自信的写作能力,等等,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写作指导课,即写前指导课的指导分别到了学生的哪些环节上哪些为难处,教师不甚明了。几乎都没有将课里的“写作意识”的培养提到自己的教学项目中,为什么要写写给谁看写来做什么没有进入教师的思考范围,没有读者意识的建立,自然也就没有写作情景的创设。
(中)
省作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给人的总体印象很好,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大家的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学生的普通话也比十年前说得顺畅得多了。尤其是写前的调查问卷、下水作文的展示、写作冲动的激发,都有不少的亮点出现,特别是对学生的尊重,对多数学生的关注,对写作教学难度的把握,比过去都有很大的提升。
勿庸讳言,在比赛性质的观摩活动中,也看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三点的问题。
一是起点问题。很多老师都把启发学生寻找写作对象作为了自己的教学重点,普遍都舍得花上二十来分钟的时间。如《等待》的审题启发,要学生说出等待什么,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述说,似乎不说出各一百两百心不甘似的。说出的内容中,教师还画蛇添足般进行归纳,哪些属于人,哪些属于物,那些属于事,那些属于情感,等等。谁在等,又要求学生尽可能的说,说得越多越好。问题的要害是,我们的学生在一篇文章里需要写多少人在等待才能够满足老师的需要,需要写出被等待的人要达到多少才能够达到要求,而实际上教师都清楚,写等待一个人就能够满足要求,为什么非得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榨取无谓的脑汁呢,学生不需要我们简单问题复杂化,每一个人都有过多次不提类型不提内容的等待的体验,而不是没有等待的经历。《一个让我 的人》也类似的要求学生不断的说出什么样的人来,又是大类又是小类又是子类的去区分,这对实实在在的写作文到底有什么帮助呢?
二是重点问题,学生写作在一般情况下最主要困难的是主体部分如何展开和写一些什么内容,在这一最需要指导的时候,写作指导最重要的部位,多数上课老师却没有去进行精雕细刻的多方面的指导,在赛场上表现为匆匆忙忙的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在写作最困难的地方仍然继续得不到指导与帮助。从前两天的16节课来看几乎没有一节课在这一学生最需要最渴望的地方进行深入的详尽的又到与帮助。由于题目要求设置的原因,如初一的讲评,要求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很多老师就在开头上大作文章,而班上究竟有多少人在老师要求开门见山之后仍然见不了山,占多大比例,全然不顾,仍然故强的喋喋不休的反反复复的唠叨如何开门见山,根本无视学生写作上的需求。
三是终点问题。这里的终点就是指我们老师对学生作文发展最终期待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家想到的是中考,中考的高分和满分作文,这就很容易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形成过高的脱离实际的要求的问题。实际上,中考是不可能大家都得高分的,也不可能甚至都得满分的,作为选拔性的中考,只允许极少数的高分,很多地方甚至没有人得满分。在一堂作文课中,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学生一步到位,直接写出各个方面都很像中考满分作文的文章来。其次是中考高分作文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样子,很多老师还停留在圣神崇高深刻的境界里想问题,学生在说《等待》的选材自然想到自己的父亲等待股票飘红的心情时,教师一下子就给予了否定,学生再次重新述说父亲对股票的等待时,教师还再次进行彻底的否定。在内容方面,课程标准一再强化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而到了我们的写作课上,却还要看内容是不是具有很积极的意义是不是有重大的价值。一些老师对于学生的诸如“让座”之类的事情,还没有问清楚是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就一言以蔽之,以过于陈旧容易写的千篇一律而给以轻率的否定。如果这位学生确实真有让座的事情呢,我们在内容上的轻率给学生多大的伤害,他们的一篇习作就得像作家那样去苦苦思索写出别人没有写过的内容,即使自己经历过能够写得真诚实在也不能够写,那还有多少内容值得初中学生来写呢?
起点问题讲的是学生作文的基础,重点问题讲的是教学的立场,终点问题讲的是写作的观念,这三个问题反应堆是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理论修养的问题,希望能够引起过多老师的重视。
(下1)
观2008广东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观摩活动留下了一些想法,一一去述说去讲其中的优点似乎只对执教者个人有快乐,因而这方面从略,还是从其间的不足以及值得引起调整与改进的地方说起,也许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点推动作用,至少有引起进一步思考的作用。
连续听课也容易打盹,所谓印象,也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当事者万万不可要求全面复述,作为镜子,能够提供一点带共性的思考,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第一节 写后讲评课 清
对照三条写作要求要求学生重温《这件事我做对了》的写作。教师基本素质好,课堂调控能力强,教学预设比较丰富。
第一个感觉是导入不恰当不相干。没有必要将自己克服胆怯来参加比赛这件事做对了来导入,因为这样的故事对学生以及写成的文章修改和继续的提高性的文章写作是毫无联系的,且教师也没有将此事写成下水作文来牵引学生。
其次是入题迟,25分钟了才开始说到修改上次的作文,到35分钟了才开始让学生动手修改,板书的字是“修辞手法”“准确传神”,这显然是学生难以达到的要求高度。课题是“让叙述生动起来”,板书的时候强化的是“具体”,具体指导在课堂上则基本上没有这两方面的多少内容。
第三是其间提出的“好文章是三分写七分改”这样的观点是不是适合于初中学生值得讨论,我认为对于经典文章的写作是这样的,而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还是应该以明初能够触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不断进行写作的表达与交流,才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讲评课的通病是一人得病集体吃药,其效益周日比较低下。
第二节 写前指导课 牛
这是一节获得大家普遍赞赏的写前指导课,教师凭借自己的较强的精心的观察,指导学生写本次活动的观察日记。教学的机智及其丰富的临场经验,包括提问与板书,也含幻灯片课件的运用,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由于题目的不太严谨,也使得课堂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观察的立场问题,观察的指向与截取的问题,应该向学生进行指导,观察如何保持客观中立,陈述如何具体完整,否则,就难以反映“这一次的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当然,如果缩小命题,写自己在活动中的即兴的随意的某一点的观察,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三节 写后讲评课 全
入题是要求学生人手一张习作,搜索其中的表达了什么亮点是什么等。板书中提出的要求是:叙事清楚:时地人事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点名对象 中心突出:关键处具体详细
应该说思路还是不错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静态分析别人的文章对自己文章写作水平的提高在实践中有多少直接的作用?学生的批评常常局限在局部而不在整体不在价值,讲评课是不是应该抓大放小集中精力于一点两点?我们的奖品可常常是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这样少重点少导向,学生会不会觉得沉闷?讲评课的效果常常是培养了一定的批判能力求全能力或者说至少作家学生的写作术语的重复率,使得学生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坏毛病,但是对具体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却难以见到曙光。
第四节 写前指导课
教师的导入本来想很真诚,却因为太不了解现在的学生而显得尴尬,问“愿意给老师做心心相印的培养的举手”,现在的学生具有批判精神,凭什么就非得要对一位素不相识的人深入是老师才刚刚见面就说到做朋友上去。要求学生呐喊“我自信”“我开心”大声朗读“上课要求:大声回答脸皮(要)厚”等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容易被学生看作是太好笑太幼稚的作秀。日记歌是教师自己认为有创意的设计,但是,由于学生对日记毫不陌生,也极其容易被看做是低幼化的东西。
观察的时候,描写上课教师本人占了不少时间,这其实是缺少训练价值的东西。因为学生是读过小学六年的人也经过四年的作文训练的人,这样的浅表的观察训练包括生硬的拍手等,对于他们来说,以及没有新鲜感了。
找到学生写作的基础起点才是我们指导有效的根本前提。
(下2)
第五节 写后讲评课 这件事我做对了
本节课的导入干净利落,直接重申了本次写作的三项要求。此外还将开门见山的写作要求展开为直截了当、落笔扣题、总领全篇、单刀直入点名敌论等,对写作技巧进行了知识性的补充。对初一的学生的学习内容的衔接做得很好的是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开头片段拿出来进行重温,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老牛》《世上还是爸爸好》等,之后的第三部分是进行讨论,如何写出经过写得具体。要求大家用了约10分钟时间一起修改《生日捉贼》等。
我的阅读有限,总觉得借尺子一文有可能是编造的故事,因为忘了带尺子,就急得原地转圈、豆大的汗珠直往下冒……似乎离实际太遥远。本节课仍然是对写得较好的同学要求站起来进行隆重表扬浪费时间过多,开门见山的方法讲述求全,并超越了学生的认知,诸如“单刀直入点明敌论”,继续没有去涉及题目中的“这件事”与“做对”的原因价值等的引导,修改指导训练重在改原有的文本,写作指导训练重在重起炉灶在讲评后进行写作,二者是应该有区别的。
第六节课 写前指导课 观察日记
教师有自己的名字导入,要求学生猜测含义,亲切融洽。并做了一定的写作调查,对喜不喜欢作文,不喜欢的原因,不喜欢的内容等,收集到了一些资料。知道写作也分为两部分:一从走进礼堂到现在,包括礼堂、何及丁老师、自己的心情、收获、同学的表现;二这次活动的有关内容,抹去无关的内容。遗憾的是整个课堂重点陷进了观察教师本人的外貌,不厌其烦的反反复复的去引导述说教师本人的头眼个子头发耳朵笑容衣着皮鞋……板书的内容强调“细致具体化整为零步步分解”,而指导实践中缺少掌控,被学生拖住走了太远太远。
这就使人想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有没有它应该有的价值取向。这有叫人想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意识的培养,即学生学观察日记是写给谁看的,有没有读者意识的培养与追问。当观察没有这些思考的时候,就成为了没有灵魂的没有目的没有价值的春技术操练。
第七节课 写后讲评课 这件事我做对了
本节课教师将讲评的重点定位于叙述清楚。总结了上次作文情况,好的有6人,开门见山及结尾点题的9人,收到鼓掌表扬。在如何叙述清楚部分,例举出了清楚的项目,时间地点,突出重点、神态心态,去掉废话等。要求说说上次作文不好的地方,指出这些就是需要调整的地方。接下来是习作升格润色,两人一组互相修改润色。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写作要求的术语定义方式,这样的教法未必能够使得学生理解内化,讲套话定义为说的“客套话”,实为误导了学生。叙述清楚是相对概念,如何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不同的完整写作时清楚的度,似乎还是得回到读者意识的判定上来。我们在灌输开门见山的概念时如何避免抹杀学生的差异性,指导一个人修改作文与指导一个班修改作文应该有那些差异,写作讲评是否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其实际效果如何,时间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值得?
第八节课 写前指导课 等待
这是一节新的写前指导课,并带上了写作的专项能力训练项目,记叙文的倒叙。教师从地震、圣火、神七、奥运、种子发芽、雪灾等图片导入,要求学生要展示出自己的风采。教师一句学生所说而板书等待妈爸 饭菜 救援 公车 洗澡老师。接下来是各项等待的内容的选择标准真实性、新颖性、典型性,要求学生齐说而没有学生去参与齐说。教师讲解倒叙进行自己下水作文《等待》的范读,最后要求进行倒叙的开头及过渡句的练习。
教师的素质是很好的。但是众多的启发等待的对象的内容板书对写好作文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只会(一般情况下)写一个人且应该有多次的等待体验,采用“宏大叙事”来指导,人为制造了写作的难度。不应该将学生引入自己的模式中去复述写作术语。本题目的写作重点难点在为什么等待和在怎样等待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我又想到,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写作理想堆积在一节课里让每一个学生来承受,这样的作文指导是否类似于在之上种庄稼?
(下3)
第九节 写后讲评课 这件事我做对了
由写作要求进行精彩引入,追问什么叫空话套话,反复来进行这两个与题目无关的概念的强化。要求学生要变空话套话为实话,即“化虚为实”。接下来就列举了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给拉二胡的乞丐5元钱,考试时同桌偷看的处理,试卷90分后的误判了10分。至此,老师进一步提出“实话细说,不落空套。”之后用了5分钟来做对了的事情,内容、起因、经过(结果),并板书了“全部倒叙——部分倒叙”。最后是“我来写一写”,下课前5分钟,写开头,写过渡句。
强调画面感,教师写出的画面的确很漂亮,很像电影文学剧本片段,但是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太难。对写作中的“空话”“套话”去话那么多时间下定义,是很没有必要的。这些东西在写作中适当提醒就可以了。并随口提出“记叙文的根本要求是生动形象”,这是很不全面很不正确的认识。企图在45分钟内提全所有的写作理想,也企图在一节作文修改课上解决所有的写作问题,显然是办不到的。
第十节 写前指导课 等待
课堂上教师打出了“贴近生活,关注自我——等待”。播放了很多等待的画面,小女孩的等待,得到奖状等待父亲回家分享。教师概括为“等待,等待,永远在等待。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讨论不已说得绝对的话题。
接下来,一我来想一想,等待什么,等人,焦急,成绩,亲人,朋友,父亲等待股票(飘红)。等吃,等长大……教师将以上归纳为,等待人,等待事,等待情况。教师也说自己在等待着比赛结束以后回去很快就要披婚纱了。二如何写好记叙文,前一男生又继续说,想写父亲等待股票的样子。教师组织同学起来反对,认为内容不好。三拟提纲,内容、原因、过程、结果。
遗憾的是指导止步与等待的对象而放弃了等待的过程,还说什么“只要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作文就不难了。”实际上方法和技巧都解决不了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不了写作的内容储备与筛选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在外围发力,而迟迟进入不了主体部分——等待的过程以及等待的心理。还为了倒叙就贬低顺叙,似乎不倒叙就是流水账,就不巧妙。用“在冬天等待夏天”来说明这是倒叙,这实际上忽略的一年四季是回环的周而复始的,不能够简单说为倒叙。
第十一节 写后讲评课 这件事我做对了
教学三步走, 文题再现,评改小结,指点迷津。板书:怎样写好记叙文 新颖(旧瓶装新酒) 完整(起因经过结果) 具体(内容) 生动(语言)作文修改要对症下药,怎样动手、怎样想、怎样怎样表现。要求学生尽量采用保健常识:扩展情节法、添枝加叶法、巧用修辞法、活用描写法等。最后要求前后交叉修改同一篇文章。结束语是,欣赏优秀的范文让我们的作文更加美好。
本节课指导写作过程的展开比较具体实在,但是针对性还不是很强。还是体现在为写而写的训练,讲评讲得多评得少。学生写这类作文想当然的认为缺少或者不知道起因,而去大讲特讲起因。将让座这类人人熟知的武断地判定为容易人云亦云千人一面,没有抓住人人熟知的让座这一可能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典型个案进行精雕细刻,过分关注了写作的一些术语,重点仍然远远没有放在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把握上。
第十二节 写前指导课 等待
用广告片开头别开生面。展示作文题目等待,并提出用倒叙开头写一记叙文。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教师使用了调查问卷,将学生的问题归结为三个:不知道写什么,不懂等待,不会倒叙。遗憾的是没有公布问卷的数据,听课的人这只有认为数据不敢公开,否则是一点能够公开的。
一用视频唤起回忆:等待回家、等待父母回家、等待不测风云、等待巴士、等待一起上学、等待父母来接、等待日落、等待新一天的到来、等待春天、等待星星,等等。二 板书 写什么事?为什么写这事?前者是选材的问题(实 生活;虚 观念) 中心 主题(感情 道理)
三 构思写开头 三种不同开头的实践练习。要求学生用倒叙的手法写个开头,最后是用投影来展示学生写的开头。
先调查再指导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有了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场,但是教师相对而言仍然讲得过多过长,讲得非常满,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过短。认为搞难了标准,学生写好了仍然没有自信,也难以自信,深层次原因是我们在使用文艺创作的作家标准来要求十二三岁的孩子。提出倒叙的三种写法(先写结句、抽出中间来先写、先引起联想)很容易泛化。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这些孩子过分强化文体意识是非常错误的,文体特征是文章学分析把握的结果,不是写作的人应该遵守的规矩应该学习的写作经验。文章最主要的还是把真情实感表达清楚明白,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教师在通过投影播放学生的写作时,对于那些字写得非常小的学生,给人的小肚鸡肠的印象的学生,教师(几乎所有的教师)一点没有提出建议与帮助,似乎与作文指导毫无关系,这是缺少语文素养指导的观念的表现。
(下4)
第十三节 写后讲评课 那一次我尝到了 的滋味
这是本次比赛难得的一位带有岭南方音的男老师,语文底蕴比较深厚,真诚面对学生,认真思考写作指导,期待着茶香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课堂上分为上次写作的总结,环境描写精彩片段的欣赏,玩转名家学习鲁迅故乡的修改,体会成功的滋味(快乐起来,就会觉得太阳……花儿……鸟儿……)
富有真挚情感的朗读很能够打动人。主要的不足是抓了环境描写而放过了滋味的点拨,并且自己一讲起来就把重点放在了环境描写的知识上而不是写作指导为主了。
第十四节 写前指导课 那个让我 的人
用蜘蛛网有中心来引入本节课,题目要求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首先让学生填词补充题目,学生例举了“心动、温暖、敬佩、获益匪浅、快乐、悲伤、生气……”其次是确定中心人物,要求从身边寻找材料,播放512地震温总理片段,救人不放弃等。紧接一跳,是否重大才感动人,日常小事普通话语,同样可以的。如爸爸扭住妈妈的手指,我来为妈妈挑刺。板书:关键“真”,着眼“小”,小事件大主题。最后用投影展示学生习作片段。
这后面的写作指导显然吸收了一些前面的内容,使得总体上的水平显得要高一些。但是,如果抓住“记一个 的人”与本题“那个让我 的人”的差异,学生的扣题上可能更加准确。学生在填词补充题目时不宜过多要求学生发散思考,因为这些不是写作的难点也不是写作的重点,应该将指导的重心落实在人物内容对我的影响感觉上的丝丝入扣。
第十五节 写后指导课 那个让我 的人
这是一位活泼天然常常忍俊不禁的青年教师,单纯真诚,自然也很容易赢得学生的认可。从今天是什么日子(感恩节)开始导入,日历上告诉我们是大雪的农事季节。要求班长上次作文收表扬的名字教师总结,写的有“遗憾、被关注、虚荣、坚持……”等的滋味。同学生一道欣赏佳作(要求学生思考好在何处的四篇:唱歌、上篮、成绩退步、考得高分)。分男女组寻找片段中的环境描写。最后是片段描写练习,写环境补说高兴还是悲伤,要能够一念就猜测得出来是什么心情。
如果能够进一步思考写作能力的整体提高计划,能够集中精力将知道落实到具体的写作,能够将奋进描写与环境描写区分开来,该教师的提高将会是惊人的。
第十六节 写前指导课 让我 的人
导入本课后,就直接要求学生填上是没吃鱼或者短语,学生填出的有:心爱、成熟、受益无穷、又爱又恨、心疼……
接下来进行练笔,按照规定的格式“谁 怎样 何事”三段来写上30——50字。即“那个 让我 的人, ”展示学生的写作训练的结果,讲解“抽象的概念——具体的人和事”的关系。教师念自己的下水作文,似乎该作文事情是真实的而结论却不太真实(一次弄乱自己的头发就导致了母女之间不再亲密),过分狭隘很容易误导学生。
设计的练笔训练(写主题句)很有启迪作用,也比较实用。审题训练的细致程度不够,指导的到位显得欠缺,写作指导的重点仍然难以突出文章中心。
后记 由于杂事太多,十六节课居然拉了这么长的时间,且又很不完整,只有一些零星的碎片,如果对我们的写前指导和写后讲评,能够留存下一些继续进行思考,说花费的时间就不感到白费了。 [隐藏简介]
专辑视频列表
-
40:42
2014-09-19
1897 6
-
53:1
2014-09-19
孙小英
2229 3
-
46:43
2014-09-19
朱晓珊
1784 3
-
42:17
2014-09-19
刘巍
1802 10
-
46:17
2014-09-19
何经苗
1665 2
-
44:43
2014-09-19
熊小瑛
1741 1
-
53:21
2014-09-19
植星华
1864 10
-
49:18
2014-09-19
孙桂英
2239 4
-
49:35
2014-09-19
谢小敏
1638 2
-
48:53
2014-09-19
牛付江
2072 5
-
50:55
2014-09-19
凌勇军
2012 10
-
46:5
2014-09-19
丁之境
1750 0
-
39:39
2014-09-19
陈晓虹
1735 0
-
42:39
2014-09-19
赵同生
1851 7
-
46:0
2014-09-19
莫晓燕
2043 9
共15条数据/每页20条数据,共1页
首页
<<
1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