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我们在评课时采用何种技巧和评说方式,我们内心在肯定或否定一堂课时,总会有自己的判断依据。我在这里提出我的“体、面、线、点”评课观。
一、“体”,评课时看整体、看主流。
评价一堂语文课,既要看它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也要看它的枝枝节节处理得是否妥贴,更要看它的目标、方向是否正确。一堂课,不能孤立地、分割地看,而是要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先有一个整体印象,整体印象决定对课堂优劣的定论。整体印象的获得,就是要抓住主要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抓住一两个细节大赞特赞或大批特批。主要的东西处理得好,就应该是一堂好课;细节处理得再好,但方向有错误,就应该是一堂有待改进的课。所以,我们评课教师要有整体观。有了整体观,就能避免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就能客观、正确地把握评课的基准。
二、“面”,评课时看各种关系的处理。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显示了教师的课前功底,教师的文本观念、教师的预设能力,教师课备得深不深,把握教材的能力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与败。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执教者预设能力的高下呢?①作为评课者,我们要能清晰地发现执教者是否准确把握了这堂课在这个单元、这本语文书中的位置。②要能评判执教者确立的课堂重点、难点是否恰当。该是训练的重点是否得到了训练和拓展,该下功夫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桥梁的地方——难点,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突破。③要关注执教者是否以文本为中心、合理地拓展和挖掘了教材。如果只以课堂为引子,课外拓展多于课本消化,即使拓展得全面、深刻,那么,这种拓展也是不恰当的。④还要关注执教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是教师钻研教材后形成和决定的。教学媒体的采用要少而精,非用不可的时候才用,起到的效果是无以替代的。多媒体用得好就是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我们评课者心里要清楚运用教学媒体就是追求画龙点睛的效应。⑤语文课的主要训练手段应是以读为本。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看课件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落实读的语文课是不科学的。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特别关注的问题,归根结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那么,教师先要做到“三会”。(1)会倾听。教师用心听、用情听,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2浍等待。说到“等”,很简单不过,只需要一点耐心而已。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足够的纠错时间。学会等待还体现在给“后进生”足够的自救时间。我们个别教师多的是匆忙,少的是等待;多的是急切,少的是耐心;多的是操纵,少的是服务。(3烩关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潜能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善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关爱。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有不同层次的问题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表现的机会、提升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者还要做到“两无”:(1)无思维的霸权。(2)无语言的霸权。
教师与课堂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堂的总设计师、总舵手。教者要做到宏观调控和微观关注、点拨、指正、鼓励!通过一节课,很容易从如下几个方面看出执教者的调控能力。(1)看课堂容量是否恰当,课堂是否松弛有度,是否收敛自如,有张力。有张力的课堂必然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2庸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否处理恰当。我们教师应该做到认真预设,期待生成,尊重生成,利用生成。抓住生成的机会,做到应运而生,水到渠成。(3)看课堂是否有节奏变化,有高潮产生。我们提倡有节奏变化的课堂:有动有静,有松弛有紧张,让学生的多种感官交替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就不易疲劳,学起来就更有兴趣。课堂要有预设的高潮,高潮出现时学生更易记住当时的场景、话语,教师也能从中找到教学的乐趣。执教者要尽可能地把高潮设计在重点、难点的攻克阶段。课堂高潮就如明亮动人的眼神,起着赏心悦目的功效。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一个班级犹如一个社会,教师要尊重客观存在,不能拿一把尺子量学生,要看到差异的同时,尊重差异,缩小差异。(1)授课时,不能光追求课堂表面的节奏流畅,要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不要把机会频频抛给那些对答如流的学生,而要关注那些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或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当遇到“后进生”卡壳的时候,最好不要以请优等生的方式来宣告结束。优等生的回答也许并不能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因为思维虽可相互启发,但不能替代。我个人主张执教者认真倾听、认真把脉,听出学生的症结所在,找到思维卡壳的地方,引导这位学生跨过这个盲点,找到胜利的喜悦。学生在课堂上成功了,就会更有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自信,就会为他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师要打造一个处处充满关爱鼓励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爱的课堂。课堂中要体现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相互爱护。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一个缩影和延伸。师与生的和谐缔造生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也是和谐课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评课者可以从生与生的关系发现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比较注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往往比较忽视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其实,学生对于教材,也会有话要说。一般说来,童话、叙事性的文章、散文诗,学生比较感兴趣;寓言、报告文学、古诗、说明文、议论文,学生不太感兴趣。学生对了解相关知识越多的文章越有学习的劲头;对远离自己生活经验、学识结构的文章越没有干劲。那么,教师首先要正确揣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课文叙述当然有好的学习劲头;但没有兴趣的课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考虑周全。
三、“线”,评课时看课堂环节的设计。
线条有直线、射线和线段之分。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各个板块由线条串起。首先,课堂几个环节就是几个线段。在每个环节,师生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每个环节之间如何过渡都是执教者要认真预设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流畅性要认真考虑。要让各个环节成为一条直线上的相关线段。然后,我们要审视这些环节的安排是否以课本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进行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有效整合,合理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应该呈现直线的性质,即可以有效延伸,无限延伸。
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可以帮助执教者疏理、评判一下:课堂结构合理吗?各个环节流畅吗?时间的安排合适吗?各个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是否得到了必要的、有效的训练和延伸?
四、“点”,评课时看细节的处理。
大家都知道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点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构图单位,课堂中的点无处不在。比如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亮点、卡壳点、起点、终点、交叉点、兴奋点……那么最能体现教者教学技巧、教学水平的有四个点——重点的正确把握和有力凸显,难点的准确抓住和巧妙突破,卡壳点的成功点拨和耐心引导,亮点的恰当表现和充分展示。
确定课本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性毋庸多说,因为它的定位对错就决定了课的成功与失败。但在实际操作中,知道是一回事,操作是另一回事。要使这个方向性的问题不犯错误,那么,语文课的性质、功能就要正确把握。其一要紧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其二是执教者要非常明白各个年级段课标所要求的不同的训练重点。例如,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字、词教学为主,如果脱离字词的教学,也像高年级那样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感悟和写作训练,无疑是滑稽可笑的。
课堂的卡壳点是指课堂中出现尴尬的时候。比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读书错误百出,有的同学出现了令老师头痛的语言和行为……它既是执教者尽力避免的,同时也是最能显示教师教学机智的时机。如果在卡壳点,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太懂到很懂,从读不好到读得好、甚至很好,从没有兴趣到兴趣盎然……那就展示了一个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行到行、从被动到主动的可贵过程,那么,卡壳点也无疑成了课堂的亮点。
亮点,顾名思义是指抢眼的、亮丽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每个教师的素质不是完全一样的,那么,教师本身的亮点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每个教师的执教风格也是不完全一样的,那么,课堂中生成的亮点也就各不相同。执教者尽量做到扬其长、避其短,尽可能地有效展示自己的亮点,合理创设课堂的亮点。在恰当的时候表现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合适的地方,有创意地处理教材,处理教法,有创意地使用媒体;在恰当的时机,让某些同学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意,使课堂呈现出惊喜和惊叹……这都是亮点。如果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那么,这就是一个特殊的亮点。教学要走个性之路确实不容易,但没有风格、没有创意、没有亮点的教师怎么会设计出有亮点的课堂呢?所以,每位老师要打造自己的亮点,追求课堂的亮点;评课者就要善于发现亮点,捕捉亮点。
总之,课堂中的“点”就如人体的每一寸肌肤,课堂中的“线”就像人的骨架;课堂中的“面”犹如人的血肉,课堂的点、线、面的和谐构成就如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意的人。但教学理念就似人的大脑,大脑出了问题就会病得不轻。所以,我们评课者评课时要有整体感,抓住主要的:看结构,看比例,看过程,看主流,看理念。我们评课者还要留心细节:关注教师的倾听能力,等待意识、调控能力、应急技巧和评价技巧。这样,对一堂课的评价就会比较正确、比较客观、比较全面。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小)
一、“体”,评课时看整体、看主流。
评价一堂语文课,既要看它方方面面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也要看它的枝枝节节处理得是否妥贴,更要看它的目标、方向是否正确。一堂课,不能孤立地、分割地看,而是要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先有一个整体印象,整体印象决定对课堂优劣的定论。整体印象的获得,就是要抓住主要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抓住一两个细节大赞特赞或大批特批。主要的东西处理得好,就应该是一堂好课;细节处理得再好,但方向有错误,就应该是一堂有待改进的课。所以,我们评课教师要有整体观。有了整体观,就能避免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就能客观、正确地把握评课的基准。
二、“面”,评课时看各种关系的处理。
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显示了教师的课前功底,教师的文本观念、教师的预设能力,教师课备得深不深,把握教材的能力强与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与败。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执教者预设能力的高下呢?①作为评课者,我们要能清晰地发现执教者是否准确把握了这堂课在这个单元、这本语文书中的位置。②要能评判执教者确立的课堂重点、难点是否恰当。该是训练的重点是否得到了训练和拓展,该下功夫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搭建桥梁的地方——难点,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突破。③要关注执教者是否以文本为中心、合理地拓展和挖掘了教材。如果只以课堂为引子,课外拓展多于课本消化,即使拓展得全面、深刻,那么,这种拓展也是不恰当的。④还要关注执教者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是教师钻研教材后形成和决定的。教学媒体的采用要少而精,非用不可的时候才用,起到的效果是无以替代的。多媒体用得好就是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就是画蛇添足。我们评课者心里要清楚运用教学媒体就是追求画龙点睛的效应。⑤语文课的主要训练手段应是以读为本。回答问题、讨论问题、看课件只能是辅助手段。不落实读的语文课是不科学的。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特别关注的问题,归根结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那么,教师先要做到“三会”。(1)会倾听。教师用心听、用情听,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服务。(2浍等待。说到“等”,很简单不过,只需要一点耐心而已。我们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足够的思考时间,足够的纠错时间。学会等待还体现在给“后进生”足够的自救时间。我们个别教师多的是匆忙,少的是等待;多的是急切,少的是耐心;多的是操纵,少的是服务。(3烩关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潜能差异,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善待每一个学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关爱。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问题时,要考虑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有不同层次的问题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表现的机会、提升的机会。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者还要做到“两无”:(1)无思维的霸权。(2)无语言的霸权。
教师与课堂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堂的总设计师、总舵手。教者要做到宏观调控和微观关注、点拨、指正、鼓励!通过一节课,很容易从如下几个方面看出执教者的调控能力。(1)看课堂容量是否恰当,课堂是否松弛有度,是否收敛自如,有张力。有张力的课堂必然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2庸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否处理恰当。我们教师应该做到认真预设,期待生成,尊重生成,利用生成。抓住生成的机会,做到应运而生,水到渠成。(3)看课堂是否有节奏变化,有高潮产生。我们提倡有节奏变化的课堂:有动有静,有松弛有紧张,让学生的多种感官交替参与学习。这样,学生就不易疲劳,学起来就更有兴趣。课堂要有预设的高潮,高潮出现时学生更易记住当时的场景、话语,教师也能从中找到教学的乐趣。执教者要尽可能地把高潮设计在重点、难点的攻克阶段。课堂高潮就如明亮动人的眼神,起着赏心悦目的功效。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也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一个班级犹如一个社会,教师要尊重客观存在,不能拿一把尺子量学生,要看到差异的同时,尊重差异,缩小差异。(1)授课时,不能光追求课堂表面的节奏流畅,要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不要把机会频频抛给那些对答如流的学生,而要关注那些苦苦思索不得要领或是游离在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当遇到“后进生”卡壳的时候,最好不要以请优等生的方式来宣告结束。优等生的回答也许并不能解决“后进生”的问题,因为思维虽可相互启发,但不能替代。我个人主张执教者认真倾听、认真把脉,听出学生的症结所在,找到思维卡壳的地方,引导这位学生跨过这个盲点,找到胜利的喜悦。学生在课堂上成功了,就会更有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自信,就会为他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师要打造一个处处充满关爱鼓励的课堂、一个充满人文关爱的课堂。课堂中要体现人与人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相互爱护。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一个缩影和延伸。师与生的和谐缔造生与生的和谐,生与生的和谐也是和谐课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我们评课者可以从生与生的关系发现教师的学生观。
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比较注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往往比较忽视学生与教材的关系。其实,学生对于教材,也会有话要说。一般说来,童话、叙事性的文章、散文诗,学生比较感兴趣;寓言、报告文学、古诗、说明文、议论文,学生不太感兴趣。学生对了解相关知识越多的文章越有学习的劲头;对远离自己生活经验、学识结构的文章越没有干劲。那么,教师首先要正确揣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课文叙述当然有好的学习劲头;但没有兴趣的课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考虑周全。
三、“线”,评课时看课堂环节的设计。
线条有直线、射线和线段之分。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各个板块由线条串起。首先,课堂几个环节就是几个线段。在每个环节,师生要干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每个环节之间如何过渡都是执教者要认真预设的。环节设计的合理性、流畅性要认真考虑。要让各个环节成为一条直线上的相关线段。然后,我们要审视这些环节的安排是否以课本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进行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的有效整合,合理延伸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应该呈现直线的性质,即可以有效延伸,无限延伸。
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可以帮助执教者疏理、评判一下:课堂结构合理吗?各个环节流畅吗?时间的安排合适吗?各个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是否得到了必要的、有效的训练和延伸?
四、“点”,评课时看细节的处理。
大家都知道点构成线,线构成面,面构成体。点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构图单位,课堂中的点无处不在。比如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训练点、亮点、卡壳点、起点、终点、交叉点、兴奋点……那么最能体现教者教学技巧、教学水平的有四个点——重点的正确把握和有力凸显,难点的准确抓住和巧妙突破,卡壳点的成功点拨和耐心引导,亮点的恰当表现和充分展示。
确定课本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性毋庸多说,因为它的定位对错就决定了课的成功与失败。但在实际操作中,知道是一回事,操作是另一回事。要使这个方向性的问题不犯错误,那么,语文课的性质、功能就要正确把握。其一要紧抓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其二是执教者要非常明白各个年级段课标所要求的不同的训练重点。例如,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字、词教学为主,如果脱离字词的教学,也像高年级那样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感悟和写作训练,无疑是滑稽可笑的。
课堂的卡壳点是指课堂中出现尴尬的时候。比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有的学生读书错误百出,有的同学出现了令老师头痛的语言和行为……它既是执教者尽力避免的,同时也是最能显示教师教学机智的时机。如果在卡壳点,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太懂到很懂,从读不好到读得好、甚至很好,从没有兴趣到兴趣盎然……那就展示了一个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行到行、从被动到主动的可贵过程,那么,卡壳点也无疑成了课堂的亮点。
亮点,顾名思义是指抢眼的、亮丽的、让人赏心悦目的地方。每个教师的素质不是完全一样的,那么,教师本身的亮点也是不一样的。同时,每个教师的执教风格也是不完全一样的,那么,课堂中生成的亮点也就各不相同。执教者尽量做到扬其长、避其短,尽可能地有效展示自己的亮点,合理创设课堂的亮点。在恰当的时候表现自己某方面的能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合适的地方,有创意地处理教材,处理教法,有创意地使用媒体;在恰当的时机,让某些同学充分表现自己的创意,使课堂呈现出惊喜和惊叹……这都是亮点。如果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那么,这就是一个特殊的亮点。教学要走个性之路确实不容易,但没有风格、没有创意、没有亮点的教师怎么会设计出有亮点的课堂呢?所以,每位老师要打造自己的亮点,追求课堂的亮点;评课者就要善于发现亮点,捕捉亮点。
总之,课堂中的“点”就如人体的每一寸肌肤,课堂中的“线”就像人的骨架;课堂中的“面”犹如人的血肉,课堂的点、线、面的和谐构成就如一个活生生的有情有意的人。但教学理念就似人的大脑,大脑出了问题就会病得不轻。所以,我们评课者评课时要有整体感,抓住主要的:看结构,看比例,看过程,看主流,看理念。我们评课者还要留心细节:关注教师的倾听能力,等待意识、调控能力、应急技巧和评价技巧。这样,对一堂课的评价就会比较正确、比较客观、比较全面。
(作者单位:湖南师大附小)
相关页面
- 评课评什么?(观点集锦4篇) 2015-08-21
- 一位教研员的评课手记 2015-08-21
- 现在的课怎么评? 2015-08-21
- 变“听课评课”为“观课议课” 2015-08-21
- 常规评课的“四种样式” 2015-08-21
- 评价一堂课要坚持“四个一点” 2015-08-21
- 教师如何听课评课? 2015-08-21
- 如何看课评课——评课6招 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