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孙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节重过程、重发现、重生活、重主体的具有探究精神和启发教育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感触颇多。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教学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式”,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孙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一张白纸做代言,巧妙的引出了瓦楞纸的结构、特性和作用。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发现、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形式和方法创作作品,并发表自己发现和收获,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发现印痕》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展开时,提问:你撕出的瓦楞纸美吗?美在那里?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材料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孙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的材料特性。孙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同时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教学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式”,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孙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一张白纸做代言,巧妙的引出了瓦楞纸的结构、特性和作用。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发现、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在情境中,通过多媒体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的欣赏,老师的提问和引导,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形式和方法创作作品,并发表自己发现和收获,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创作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根据课型“互助互动”,本课《发现印痕》是一门活动性很强的课,每一个环节无不突出互助互动。第二、根据难点,“互助互动”,在抓住本课教学难点展开时,提问:你撕出的瓦楞纸美吗?美在那里?通过互助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解决了难点。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材料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孙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的材料特性。孙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同时也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相关页面
- 情境交融 活教课文--评钱丽英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 2015-08-21
- 特级教师吴正宪《相遇问题》教学片段赏析 2015-08-21
- 人性:课堂教学的朴素回归——对吴正宪老师一堂数学课的赏析 2015-08-21
- 细节造就经典——名师课堂赏析 2015-08-21
- 小学语文课《掌声》评课稿 2015-08-21
- 小学美术获奖评课稿:评《发现印痕》一课 2015-08-21
- 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评吴老师《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 2015-08-21